从边将到帝王:李氏的逆袭路郭知运李晏卿全本免费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从边将到帝王:李氏的逆袭路郭知运李晏卿
作者:木九州
军事历史连载
《从边将到帝王:李氏的逆袭路》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,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“木九州”的创作能力,可以将郭知运李晏卿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,以下是《从边将到帝王:李氏的逆袭路》内容介绍:安西边陲风沙如刀,狼烟四起。少年校尉李晏卿紧攥祖传环首刀,寒芒映着他坚毅的眼 —— 彼时大唐颓势渐显,他却要以这柄刀为引,从镇守瓜州的边地小将起步,于乱世烽烟中闯出血路!
他北驱匈奴、西拓万里疆域,凭赫赫战功跻身朝堂,又在波谲云诡的权谋漩涡里,为黎民苍生搏一线生机。而这柄环首刀,更成了李氏一族数百年传承的信物:十代人接力,有人于沙场饮血拼杀,有人在庙堂斡旋筹谋,有人为护百姓慨然赴死……
从边陲孤将,到权倾朝野,再到最终剑指帝座,李氏一族以铁血与智谋,在王朝更迭、战火连绵中,始终秉持 “守土安澜” 的执念,一步步完成从尘埃到巅峰的逆袭,最终铸就不朽帝业,书写出一段横跨数百年、护万民安定的家族史诗!
2025-10-08 11:22:03
大唐开元二十六年冬,长安的寒鸦栖在朱雀门的鸱吻上,落雪初歇的街道覆着一层薄霜,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凉意。
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了晨寂,李晏卿骑着皇帝赏赐的汗血宝马,身着一袭银白鳞甲,甲片上沾着未化的雪粒,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银光——这铠甲是他在河西抵御严寒时穿惯的,衬里缝着厚厚的羊毛,虽不如长安勋贵的锦甲华丽,却带着戈壁风雪磨砺出的沉实分量。
马队从城外疾驰而入,刚过朱雀门,沿街的百姓便裹紧衣袍围了过来。
小儿们踩着积雪追在马后,冻得通红的手指指向他,喊着“边军将军!”
;卖炭翁放下挑担,呵着白气眺望这位“以五千骑破突厥”的年轻将领;连茶馆里烤火的老吏都掀开毡帘,低声对同伴道:“这便是郭将军举荐的李晏卿,听说陛下特意召入兵部,要让萧尚书亲自调教!”
李晏卿勒住缰绳,让马走得慢些。
他望着街旁的景象——绸缎庄的门帘绣着避寒的瑞兽,酒肆的幌子上结着细小的冰棱,卖胡饼的小摊冒着腾腾热气,与河西戈壁“风吹石头跑”的酷寒截然不同。
正看得出神,兵部派来的员外郎己踩着积雪快步迎上,官袍下摆沾了泥霜:“李郎中,尚书大人在衙署候您多时了,特意让小吏来接您!”
他这才回过神,跟着员外郎往兵部衙署走。
穿过覆着薄雪的回廊,脚下的青石板发出“咯吱”轻响,最终抵达正厅。
只见一位年过半百的官员正伏案批阅文书,案头燃着驱寒的炭火,他鬓角染霜,脊背却挺得笔首——正是兵部尚书萧嵩。
萧嵩抬头见他进来,放下朱笔,目光在他带雪的鳞甲上扫过,随即笑了:“果然是刚从河西回来的模样,浑身带着风雪的锐气。”
他指了指案上的一叠奏折,“你在莫贺延碛的战报,老夫连夜看了。
黑风口火攻突厥那招,选在酷寒戈壁用烈火,既破敌又取暖,是懂天时地利的巧劲,不是蛮干的性子。”
李晏卿躬身行礼,甲片碰撞发出轻响:“尚书过奖,皆是郭将军教诲,将士们耐住严寒才撑得下来。”
“但到了兵部,光会打仗可不够。”
萧嵩话锋一转,拿起一本《军籍册》递给他,指尖点着密密麻麻的字迹,“你看,如今府兵制渐废,募兵越来越多。
陇右冬防要调三千人,实际报到的只两千七,那三十人要么冻病在路上,要么被地方官克扣盘缠拦了路;更别提军费——每月报六万石粮,真能送到边军手里的,怕是连一半都不到。
这些账目、这些规矩,比戈壁打仗还磨人,都是学问。”
李晏卿接过《军籍册》,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,上面的每一个名字、每一笔开支,都连着千里之外在雪地里戍边的兵士。
他忽然想起河西的冬夜,士兵们裹着单薄的衣甲守烽燧,冻裂的手指仍攥着刀,那时只觉是边地苦,此刻才懂中枢的一纸文书,竟连着兵士的生死冷暖。
当即拱手:“请尚书赐教,末将定用心学,绝不敢误了军情。”
此后数月,李晏卿成了兵部衙署最勤勉的身影。
天不亮便踩着残雪到职方司,跟着老吏核对各州府的兵籍——他发现陇右兵籍与实际人数不符,追查下去竟是驿站官吏因雪天路滑,延误了新兵报到的文书,导致三十名兵士滞留在半途冻饿,当即拟文斥责驿站,又协调沿途州府送粮送暖,才让新兵尽数到岗;正午围着炭火算军费,他指着账册皱眉:“戈壁冬运粮,每十石损耗三石是常情,账上只写损耗一石,要么是虚报,要么是兵士没吃饱。”
萧嵩派他去核查,果然揪出了克扣粮草的转运使,追回的粮食刚好够陇右边军添制冬衣。
夜里他便留在衙署,就着炭火啃《唐六典》,书页上写满批注:“募兵冬衣需造双份账,一份报兵部,一份留军镇核对边军寒伤需单列报销,不得与常病混为一谈”,这是从河西的实战苦处里磨出来的门道。
有老吏烤着火打趣:“李郎中比我们这些坐了十年暖衙的还熟规矩!”
他正色道:“河西的冬天,兵士冻守烽燧冻得伸不开手;兵部错一笔账,就是几十条人命。”
这般勤勉,不过半年,兵部的大小事务便被他摸得通透。
萧嵩常对幕僚叹:“这小子是块璞玉,战场能扛住风雪,案头能算清账目,太难得了。”
转年开春,河南道的急报却如雪片般涌入兵部——去年冬雪连下三月,开春化雪又引发涝灾,麦田被淹成泽国,数万百姓流离失所。
更棘手的是,河南道募兵中有近半数是本地人,连日来家书如雪,兵士们在营中哭诉求归,有的甚至偷偷逃营,地方官既怕兵源流失,又怕激起哗变,只能把难题抛给中枢。
萧嵩召集下属议事,正厅里顿时吵成一团。
职方司员外郎拍着桌子:“绝不能放!
眼下吐蕃在陇右蠢蠢欲动,放兵回去,边防空了谁来守?”
库部郎中却摇着头叹气:“不放不行啊!
士卒们说‘爹娘在洪水里泡着’,再压着,怕是要真反了!”
争论了半个时辰,竟没个像样的主意。
李晏卿站在角落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环首刀,此刻却让他想起河南兵士家书里的话:“屋塌了,娘抱着弟弟爬在树上,不知还活不活得了。”
他深吸一口气,上前一步:“尚书,我有个主意。”
众人齐刷刷看向他。
李晏卿走到舆图前,指着河南道的地界:“兵士归乡,一是救亲,二是安心。
不如让他们先回乡救灾,约定灾情稳定后再归队,期间粮饷照发一半——既不让兵士空手顾家,也省了国库全额养兵的开支。”
他顿了顿,续道:“同时让河南道官衙立刻统计受灾兵士的家庭,朝廷拨粮三万石、寒衣五千件赈灾,每户兵士家先发两石粮、一件衣。
兵士见朝廷护调度有方,自然愿意归队;百姓感念朝廷恩德,将来募兵只会更踊跃,何愁兵源?”
萧嵩盯着他看了半晌,突然一拍案,说道:“好个‘兵民两安’!
就按你说的办!”
散会后,李晏卿没歇着,亲手拟了两道文书:一道给河南道节度使,明确兵士归乡的期限、粮饷标准,特意注明“逃营者只要回乡救灾,既往不咎”;一道给户部,申请调拨赈灾粮与冬衣,怕地方官克扣,还特意附上兵士家庭的粗略名册,标注“需逐户核对发放”。
他又托人带话给当年在河西认识的河南籍将领,让其盯着地方官执行,勿让赈灾物资落进私囊。
不出一月,好消息便传了回来。
河南道的兵士们欢天喜地回乡,有的帮着官府筑堤疏水,有的背着粮食寻找失散的亲人;赈灾粮与冬衣及时送到,没有一户兵士家庭饿死冻死。
待初夏灾情稳定,兵士们如约归队,不少人还带来了同乡的青年,说“朝廷调度有方,跟着朝廷当差有饭吃”——河南道的募兵不仅没减,反而比之前多了五百余人。
消息传到皇宫,唐玄宗正在御花园的暖阁里看新贡的牡丹。
高力士捧着兵部的奏报念完,他当即笑道:“这个李晏卿,倒比那些熬了一辈子的老吏还通事务!”
当即传旨,召李晏卿入宫。
紫宸殿内,炭火仍未撤去,玄宗坐在龙椅上,见李晏卿身着绯色官袍,举止沉稳,全无一般武将的粗疏,心中先有了几分好感:“朕听说河南的事,是你出的主意?
你一个从河西来的武将,怎么懂这么多民政?”
李晏卿跪地躬身,声音平静却有力:“回陛下,兵为民所养,民安则兵安。
末将在河西时,见边民因冬雪绝收逃荒,兵士们便握着刀却无心打仗;后来郭将军开仓放粮,给边民发了寒衣,百姓安定了,兵士们才肯顶着风雪守烽燧。”
他抬头望了眼玄宗,续道:“兵士的根在百姓,忘了百姓的难处,就丢了兵士的军心。
臣不敢只懂打仗,只能多想想百姓的苦,民安则兵安。”
玄宗听完,龙颜大悦,当即起身走到他面前,扶着他的胳膊:“说得好!
‘兵民两安’,这西个字比打十场胜仗还金贵!”
他转身对高力士道:“传旨,升李晏卿为兵部侍郎,正三品!”
高力士高声应下,取来明黄圣旨展开。
李晏卿跪在地上,听着“授兵部侍郎,正三品”的字样,心中泛起难言的激荡。
从开元二十六年冬踏入长安,不过半年光景,他便从河西的折冲校尉,成了中枢的三品侍郎——这不是靠刀光剑影的军功,而是靠实心办事,胸有百姓。
起身接旨时,他瞥见萧嵩站在一旁,正对着他点头微笑,眼中满是赞许。
走出紫宸殿,春日的暖阳穿透薄云洒在身上,驱散了残余的寒意。
长安的风掠过兵部衙署的牌匾,李晏卿站在台阶上,望着远处覆雪渐融的朱雀门。
相关推荐:
临时特工之超级体育委员蒋仁刘西新热门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临时特工之超级体育委员(蒋仁刘西)
一拳超人:我濒死就变强岸野勇次完结热门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一拳超人:我濒死就变强岸野勇次
一拳超人:我濒死就变强(岸野勇次)最新热门小说_完结小说一拳超人:我濒死就变强(岸野勇次)
一拳超人:我濒死就变强岸野勇次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最新全本小说一拳超人:我濒死就变强(岸野勇次)
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传奇人生王满银王满英全文在线阅读_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传奇人生全集免费阅读
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传奇人生王满银王满英完结好看小说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传奇人生(王满银王满英)
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传奇人生王满银王满英推荐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在线阅读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传奇人生(王满银王满英)
无敌师尊之林风林风苏小鱼最新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无敌师尊之林风(林风苏小鱼)